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丛萍 济南报道
不论田间地头,还是工厂车间,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他就是济南市济阳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四级高级检察官、检察委员会委员陈庆龙。从检20年来,陈庆龙办理各类疑难复杂案件1200余件,获评全省优秀检察官、平安山东建设先进个人。近日,陈庆龙被评为第三届“齐鲁最美检察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一书记为村里“输血”“造血”
进入检察院工作之前,陈庆龙在乡镇工作了五年,2014年,陈庆龙接受组织安排,到曲堤街道逯家村担任第一书记。
陈庆龙到任逯家村前,村西头的一家企业购进了一千多吨的洋垃圾作燃料,因为污染问题,企业被叫停,留下的洋垃圾给村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尽管村两委班子多次协调,问题仍没解决。为了还村民们空气清新、用水安全的生活环境,陈庆龙与相关单位多次协调,垃圾最终被运到十几公里外的垃圾处理厂集中销毁。
逯家村是一个典型的落后村,陈庆龙紧抓“输血”“造血”两不误。先后协调资金180余万元用于购买灌溉设备、修建道路、安装路灯和自来水管道及设施,还建设办公场所和文化广场,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在陈庆龙的帮助下,村里建设集体蔬菜大棚、村级光伏发电站,他还借助村里的“三教”牌香油品牌作坊,充分利用集体闲散土地,建设扶贫工厂,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收入更加稳定。
用法治力量帮助群众讨回23年前的借款
2002年陈庆龙走上了检察之路,一干就是二十年。陈庆龙的目光没有离开民事检察半寸。帮助农民工兄弟追讨欠薪,化解群众矛盾纠纷,陈庆龙用法治力量解决着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2020年,他偶然在朋友圈发现在北京的老乡刘庆柱(化名)的烦心事。原来,1997年,刘庆柱(化名)借给刘建国(化名)五万元作急用,承诺一年后按时归还。然而一年后,刘建国不但没有收到还款,也找不到人。济南市济阳区人民法院也已穷尽调查措施,但仍然没有找到刘建国以及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最终做出了终结本次执行的裁定。
了解事情经过后,陈庆龙建议刘庆柱向检察机关申请执行监督。在收到监督申请后,陈庆龙立即组织干警查阅卷宗、调查核实,并依托公检法信息共享机制,联合法院依法查找被执行人有效信息,一同对被执行人开展释法说理工作,规劝其及时履行债务。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帮助刘庆柱追回了23年前的借款及利息。
守护黄河,筑牢法律屏障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济阳人,黄河对于陈庆龙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河。陈庆龙深感责任重大,他也因此在守护黄河的公益诉讼之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2019年1月,济南市济阳区检察院联合区河务部门、区河长制办公室等相关单位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7个月的时间,60多公里的沿河堤岸,陈庆龙记不清走了多少遍。
在专项行动开始之初,陈庆龙在一次巡查过程中发现辖区某街道滩区内的一处养马场在被依法查处后再次违建。动物粪便的刺鼻气味让周边村民苦不堪言,生活废水未经处理流进黄河。为此,陈庆龙多次勘查现场、收集证据,依法向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并对整改工作进行持续跟进监督。
眼见自己辛辛苦苦重新建起来的养马场又要被推倒,李来顺(化名)守在滩区里,整改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陈庆龙深知李来顺心里的苦闷,他多次上门谈话,从生产养殖聊到家庭生活,再聊到养马场对黄河滩区以及李来顺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一次、两次、三次,陈庆龙情真意切的劝说,终于换来了李来顺的支持配合。
陈庆龙还牵头起草了《济南市济阳区人民检察院邀请第三方代表参与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办法》,邀请符合相关专业、对所涉案件专业知识储备丰富的人员作为第三方协助办案。
四年黄河公益诉讼的实践探索,“检护安澜”培育成了济阳区检察院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关键词:
公益诉讼
区人民检察院
相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