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时播报 > 正文

冬奥会志愿者眼中的运动员:赛场上有竞争 赛场外“更团结”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22-02-21 08:51:07

高山滑雪选手穆罕默德·阿里夫·汗是唯一获得北京2022年冬奥会参赛资格的印度运动员。“我跟他都快处成哥们儿了。”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冬奥村的NOC(国家代表团)助理翟姊祺说。

初见阿里夫时,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翟姊祺正在帮印度代表团成员办理入住、搬雪具、推行李,除自我介绍外,她没敢主动说太多话。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当晚,翟姊祺准时守在电脑前观看直播,想把印度代表团入场的画面截图留念。在志愿者看来,等待他们熟悉的代表团出场,就像等待即将登台表演的朋友。

没想到,阿里夫从开幕式现场打来了视频电话,邀请她一起感受现场的气氛,“阿里夫得知我不能到开幕式现场,说要给我惊喜”。

在翟姊祺看来,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团结更为珍贵。在冬奥村里,她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运动员借着比赛的契机相遇,“有些可能是很多年都没在赛场上碰见的对手,他们用碰拳代替拥抱,非常惊喜。我也特别感动”。

2021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正式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格言变成了如今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奥林匹克格言修改后的第一届冬奥会。对近距离参与冬奥会的志愿者来说,赛场上运动员拼搏的瞬间让他们看到了更快、更高、更强;赛场下运动员的欢乐与拥抱,又让他们体会到了更团结。

用冬奥村餐厅领域志愿者张贝妮的话说,志愿者在“沉浸式体验”奥林匹克精神。刚上岗时,她连开口和运动员打招呼都要做很久的心理建设,远远地观察运动员的饮食喜好,“早上他们喜欢吃面包、谷物,中午都爱去北京烤鸭档口,人多的时候还要排队”。

张贝妮把每一次和运动员的互动,记录在手机备忘录里。渐渐地,她发现自己记不过来了,“因为主动和他们打招呼的次数太多了”。临近冬奥会尾声,她每天都自愿留在冬奥村里加班服务,“因为热爱”。

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兼职辅导员、延庆冬奥村志愿者朱锐来说,最神奇的事是,那些出现在开幕式上的各国代表团旗手,有时会出现在自己服务的场馆里。上岗期间,朱锐还常能在冬奥村的新闻混采区看到手捧“金墩墩”的世界冠军。

组织表演舞龙舞狮、赠送灯笼、为运动员拍照……作为广场区志愿者,朱锐说,各代表团运动员和志愿者互动的过程,让他感到大家都是“村”里的一分子。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语言服务领域志愿者孔畅在赛场边感受“平视的美”。当听到中国高山滑雪运动员张阳明用一口东北话说“虽然成绩不是那么靠前,但我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后,她觉得张阳明就像“邻居家大哥哥”。

孔畅告诉记者,上岗期间,她总在场馆的不同区域提供语言服务,室内医疗站、媒体中心和室外混采区都曾留下她的足迹。“混采区就在终点旁边,特别冷,但每次看到运动员从最后一个坡道的高地上滑下来,我都特别开心。”孔畅说。

2月17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竞速赛道完赛开放,孔畅和国际关系学院的志愿者用纸板当滑板,从坡道上往下滑,像冠军选手那样在终点区挥舞着旗子奔跑,真正体验了一把“上冰雪”。原本只能远远看着运动员速降、急刹的赛道,从那一刻起不再被赋予“竞争”属性。

对首都体育馆的新闻运行志愿者魏资璇而言,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谢幕一起到来的,还有“强烈的离别恐惧症”。就在3周前,这群志愿者刚踏上开往赛区的大巴车。她每天都往返于驻地和场馆间,“每天的比赛不一样,要见的运动员不一样,每天都是全新的体验”。

魏资璇每天上岗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文字记者工作间播报当日新闻发布会预告,当天比赛结束后,她将运动员引导到混采区或新闻发布厅接受媒体采访。

第一天上岗时,为了提醒自己要播报新闻发布会预告,魏资璇在手机上设了每半小时响一次的闹铃。为了保险起见,她还在比赛结束前打印了15个桌牌,“把有可能获得前三名的选手名字都打印了,减少失误”。

尽管运动员已陆续登上回国的飞机,部分场馆开始进入赛后整理阶段,但魏资璇不愿对已经熟悉了的冬奥场景说“再见”。

关键词: 赛场 冬奥会 志愿者 运动员 竞争

公益资讯

+更多

云阳资讯

+更多
国有机床厂发展情况之“十八罗汉”机床厂的诞生
国有机床厂发展情况之“十八罗汉”机床厂的诞生
十八罗汉机床厂一览1 齐齐哈尔之一机床厂生产的立式机床质量过硬,被誉为共和国的当家装备"; 2000年改组为齐重数控,2007年被浙江天马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