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时播报 > 正文

定点医院里的滑雪发烧友院长:医学技术提高也是冬奥遗产的一部分

来源:新京报    2022-02-21 05:51:04

周方说,等到赛事顺利闭幕,要去赛场上滑一次雪。

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到延庆医院,相距76公里,不堵车时车程1小时15分钟。同一条路,周方往返了6年。

从2016年开始,他的时间一分为二,一半在北医三院,作为科主任,处理创伤中心和创伤骨科的各类事务;一半在延庆,作为执行院长,要将曾经的“延庆县医院”打造为一所符合冬奥定点医院要求的三级医院。

“如果不当院长,我就去当高山滑雪医生。”作为一名“雪龄”15年的滑雪发烧友,参与冬奥医疗保障,对周方来说仿佛命中注定。

冬奥会期间,北医三院延庆医院已接诊近300名冬奥相关人员,4位严重外伤的外籍运动员接受手术、康复顺利,一位生命垂危的外籍患者被抢救成功。

6年筹备 为冬奥打造一所定点医院

2016年2月1日,延庆区医院挂起了“北医三院延庆医院”的牌子,作为执行院长,周方开始了自己两头跑的生活。

一周5天工作日,3天在北医三院,参与临床救治、处理创伤中心的各项事宜;2天在延庆区医院,从学科建设到帮助员工化解家庭矛盾,都是周方的工作。彼时离北京冬奥会还有6年时间,在此期间,他要将延庆医院打造为三级医院,达到冬奥定点医院的标准。

滑雪是危险系数较高的运动,其中,高山滑雪时速可达130公里,伤害发生率更高。根据赛事要求,在离赛场救护车车程20分钟之内、直升机6分钟之内,需要有一家三级医院作为定点医院,承担伤员救治任务。延庆赛区承担了北京冬奥会的高山滑雪等项目,延庆医院则是延庆区唯一一所二甲综合医院,到赛场的距离符合标准,但医疗服务能力还需提升,保障冬奥,成为延庆医院的发展目标之一。

一所医院想要“升级”并不是容易事。根据《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医院共分三级十等,在医院规模、技术水平、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医院质量5个大的方面,有一系列详细的标准要求。

周方到任后,结合延庆区地理特点、居民疾病特点和赛事特点,在医院内成立四个中心,带动整体学科发展。譬如创伤中心的成立,可以满足冬奥运动员易发伤的医疗救治,带动骨科、普外、泌尿、胸外、神外等多个外科学科发展;心脏中心的成立,除了服务于运动员,也面向高龄赛事官员和辖区老人,带动心脏等学科发展。

“这几年光是文件就装了几大柜子,故事太多了。”周方回忆,经过近5年的建设,医院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每年患者就诊量与满意度都在提高。2021年1月8日,延庆医院顺利晋级三级医院,达到了赛事要求。

“不当院长就当滑雪医生” 滑雪发烧友的冬奥情结

参与冬奥医疗保障,周方有点命中注定的感觉。

骨科专业出身的周方,日常接诊过不少骨折的滑雪爱好者,对冰雪运动原本敬而远之,却在同行的怂恿下“入了坑”。周方经常前往瑞士达沃斯参加骨科高峰论坛,会期有半天左右的空闲,外国医生都去滑雪,周方除了逛逛无事可干。2007年,一名外国同行将他拉上雪场,周方从此爱上了雪地飞驰的感觉。

自那之后的15年,滑雪是周方每年冬天的必备项。新冠疫情之前,他会出国观看世界杯比赛,去过不少国际知名雪场,滑过比赛场更陡的雪道。

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同一年,北医三院和延庆区政府签订了两院紧密合作协议,将延庆医院纳入北医三院的管理体系,需要一名北医三院的专家去延庆医院当执行院长,专业与爱好双重吻合的周方接受了任命。

“我一直在关注冬奥会,知道申奥成功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参与。如果不当院长,我会当高山滑雪医生。”聊到滑雪时,周方颇有点小得意,“能滑到我这个水平的骨科医生,全国可能也没有几个。”

滑雪爱好者的身份,让周方对于滑雪伤有更深的了解。他专门考察过奥地利、意大利世界杯比赛,也主持了科技冬奥创伤急救体系建设的科研项目。延庆赛区的冬奥医疗保障团队有一百多人,包括延庆医院、北医三院、北京多家市属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在“升级”医院的同时,周方也要打造一支合格的保障团队,安排外语、滑雪、急救等技能的全方面培训与演练。

对于周方来说,这是跳出舒适圈的过程。工作不单是出门诊、做手术,还要处理五花八门的任务。几年中,周方自觉“血脂高了,血压高了,头发白了、也少了。好在睡眠还不错。”

期待赛事顺利闭幕后 去赛场滑雪

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如期而至,冬奥时间正式开启。

由于疫情原因,延庆医院安排了严格的院感管理,赛事保障与日常诊疗一分为二,前者闭环管理,只进不出。为了统筹全院事务,周方没有进入闭环,但大半时间仍扑在冬奥上。

每天早上八点半走进冬奥指挥中心,第一项任务是组织医生交班,讨论前一天病例收治情况,病例无论轻重,挨个过会,确保不遗漏问题;然后就开始“看比赛”,不同于以往的欣赏赛事,他的关注点全在专业上:是不是要摔了?摔了能爬起来吗?眼睛盯着屏幕,耳朵听着铃响。手术台与比赛场地医疗站相连,一旦响铃,就意味着将有转运病人,直升机转运不到6分钟,这期间所有人员要就位,第一时间将病人接入院内。

冬奥会期间,周方没有一天休息。白天高山滑雪,夜里雪橇雪车,比赛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半,等到比赛结束,病人少了,周方才能回到医院宿舍休息。遇到伤情严重的患者,他要通宵参与救治,工作强度远超平时,一天下来头昏脑涨。

从测试赛到冬奥会闭幕前,作为延庆赛区唯一一家定点医院,延庆医院接诊了336名病例,手术13人。其间,一名生命垂危的外籍患者抢救成功,5名严重外伤的运动员顺利接受手术,其中一名外籍雪橇运动员在测试赛期间小腿外伤膝部骨折,经手术后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完全恢复,重返冬奥赛场。

而在冬奥会期间,美国运动员尼娜·奥布莱恩在大回转中意外跌倒,发生多处开放性骨折,成为延庆医院收治的首名手术患者,手术成功后,尼娜特意在社交媒体上向延庆医务人员致谢;一名奥地利雪橇雪车运动员在练习中受伤,队医以为是普通骨折,本想打个石膏回国,出于谨慎,周方安排前方进行详细的检查,发现对方出现开放性伤口,避免了发生感染的严重后果;一名瑞士运动员,七处骨折、动脉断裂,经直升机送至延庆医院,接受了七个小时手术,最终得以免于手部残废。近日,一名外籍运动员十字韧带断裂,也成功得到修复。5人的手术方案,都是周方亲自主持讨论,与前方医生共同制定。

“我对于我们团队的医疗保障是非常满意的。”周方说,赛事期间,既有运动员和国际奥委会官员向医院致谢,也有外国专家评价我们达到国际水准、是金牌医疗保障团队。

冬奥会闭幕,冰雪运动在我国掀起的热度或许才刚刚开始。周方认为,经过赛事保障的历练,我们对于冰雪运动的创伤将有更多认识,在未来的国际赛事与体育运动中,延庆的医生也能更加从容地提供医疗保障。医学技术的提高,同样是冬奥遗产的一部分。

从个人角度,他的愿望更加简单:等到赛事顺利闭幕,要去赛场上滑一次雪。

新京报记者 戴轩

关键词:

公益资讯

+更多

云阳资讯

+更多
国有机床厂发展情况之“十八罗汉”机床厂的诞生
国有机床厂发展情况之“十八罗汉”机床厂的诞生
十八罗汉机床厂一览1 齐齐哈尔之一机床厂生产的立式机床质量过硬,被誉为共和国的当家装备"; 2000年改组为齐重数控,2007年被浙江天马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