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从四川来塔里木那一年,还不满28岁,结婚才3天。当时他在原四川石油管理局位于成都市的一个单位搞内部核算,工作舒适而轻松。
1994年3月,原四川石油管理局组建山地队,领导看上了机灵又肯吃苦的曾俊,点名要他参加山地队。
(资料图片)
曾俊在东秋群山中布设物理点
新婚燕尔的曾俊被“大家”与“小家”夹在了中间,小伙子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那个年代,虽然人们的思想已经很开放,但在石油系统,大家还是以“服从组织安排”为准则,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曾俊选择了个人服从组织。于是,还没休满婚假的曾俊,告别了新婚的妻子,从山清水秀的四川来到了满目荒凉的塔里木,成为四川石油山地队的第一批职工。
曾俊没想到,他这辈子和塔里木山地勘探的缘分会这么深,自从那年到如今,20多年来,他每年在塔里木干活的时间,少则8个多月,多则11个月。这里的断崖山地,也成了他的第二个家。现在回到成都,他反倒不适应了,觉得天府之国的气候太潮湿,不如塔里木干爽。
野外施工中钻地缝过水坑是常态
20多年来,曾俊跑遍了塔里木盆地外围所有的大山,秋里塔格、托木尔峰、昆仑山前的所有断崖山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他的记忆里,“都是恼火的工区,一年比一年恼火,没有轻松活儿。”
曾俊像许多四川人一样个子不高,长得慈眉善目,见了人未曾开言先带笑,却是山地队公认的爬山高手,人称“山地黄羊”,他担任过测量组组长。测量组是山地队的先锋班,吃苦受累的活儿他们干在山地施工的最前头。挨饿、受冻、历险,在曾俊的断崖人生中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山地物探人漫天风雪的勘探路每年总会发生
那一年,在乌什县境内的大山深处,曾俊和7个人完成了当天的工作量,准备撤回十几公里外的营地时,却发现被困在了一个陡崖上,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
这时,他们离山下的营地还有10几公里山路。
天已黄昏,他们唯一的选择是在断崖上过夜。
这陡崖在海拔4100多米的雪山上,昼夜温差甚大。他们原本没打算在山上过夜,出来时也没有带睡袋,现在只能天当被子地当床。虽然是在盛夏,但在4100多米的雪山上,夜越深,天越冷。7条汉子被冻成了7根冰棍,他们只好挤成一团,靠彼此的体温互相取暖。
曾俊指挥作业人员在斜坡上布点
身旁的雪水潺潺流淌,像山歌一样优美动听,这场景很有些诗情画意。可是,他们又困又乏,而且既饿且冷,谁也没心思欣赏音乐般的潺潺流水。
夜深人静,困意袭人,谁都想睡觉,但谁也睡不着,只好数天上的星星,想远方的亲人,眼睁睁等到天色亮,期盼队上派人来救援。
如今,曾俊已经56岁,他说他离不开塔里木的大山,离不开山地队的这群战友兄弟,他喜欢和大家一起共度难关。
关键词:
四川石油管理局
漫天风雪
思想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