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热点资讯 > 正文

滚动:丰顺小胜朱坑村有条七公里“英雄渠”

来源:梅州日报-掌上梅州    2022-08-22 06:27:35

□李钜镇/文、供图

丰顺小胜朱坑村有条七公里“英雄渠”

——20世纪60年代群众以一锤一钎一锹双手开凿而成,几乎就是梅州版的“红旗渠”。


(资料图)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英雄渠”已经英雄迟暮,凝聚了老一辈朱坑人心血的“英雄渠”被废置。

在韩江中游西岸的丰顺小胜镇朱坑村,有一条人工开挖的“英雄渠”。它是在1962年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开凿的同时,朱坑人民在同样险要的悬崖峭壁上,以客家人“团结一心、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凭一锤一钎一锹双手开凿而成。这条长达7公里的水利工程,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主义壮歌。

朱坑村一角。在水渠被弃置之后,大片的水田一旦遇到干旱,又再次陷入无水可用的境地。

雷公礤溪水,发源地于小胜公社荷坪大队以及邻近的黄金公社的广大地域,集雨区域面积比较大,源远流长,溪水水量丰沛,溪流湍急,是修渠引水的最佳水源选择。

被废置的部分水渠,仍然承接着山涧流水,发挥着一定的功用。

被废置的部分水渠,仍然承接着山涧流水,发挥着一定的功用。

悬崖峭壁之下,是当年水渠之所在。如今仍然可见当时开凿之不易。因为塌方,水渠已被填埋了,成为一件憾事。

雷公礤水渠遗址。如今因为修建拓宽公路,水渠被占用填埋。

当年挖掘的隧洞。

大胆设想    工程立项“圳道+隧道”

“英雄渠”的建设,背后是朱坑村长期缺水的尴尬困境。朱坑村,坐落在一个M字形的山谷之中,集雨面积有限,因此溪水流量很小,只能勉强解决村民生活用水,至于农田灌溉,就成了村民头痛的事情。“大旱绝收,小旱薄收”,成了朱坑村人世世代代的尴尬局面。

解决用水问题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夙愿。在20世纪50年代“集体化”“公社化”运动的背景下,当地党和政府组织起来的朱坑人民,积极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开展了一系列的山塘、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但毕竟水量太小,收效甚微,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在1960年,朱坑人民提出了“引雷公礤水济朱坑”的大胆设想——雷公礤溪水发源地在小胜公社荷坪大队以及邻近的黄金公社的广大地域,集雨区域面积比较大,源远流长,溪水水量丰沛,溪流湍急,如果能把这么丰富的水源用好,将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

朱坑大队连续三次向小胜公社提出书面申请,提出开挖水渠的构想,最终得到小胜公社的大力支持,工程正式立项,勘测设计也旋即展开。

来自丰顺县水利局的郑技术员和杜天福、李德图等青年一起,攀援在崇山峻岭、悬崖峭壁之上,手执测量杆,开展测量。郑技术员提出,在雷公礤上游双坑口筑堤,将水引到“猴子洗面”(地名),然后采取“反虹”技术,利用水泥涵管引水,将水引到“梯子框”,再利用水渠送水至朱坑村。

此方案难度极大。后来,县水利局又派来一位新技术员黄河水,在郑技术员方案基础上,修改了反虹地点,缩短了水渠长度,也避开雷公礤东侧悬崖峭壁石方多、开凿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圳道改走双炉窝口,定在荷树坳附近进行反虹。

这个方案比原来方案有了改进,但要构筑封闭涵管,在当时的条件下,无论是管道制作还是管道安装,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当时,没有任何机械设备,道路也还是九曲十八弯的人行小道,施工十分困难。而且,县水利局还担心时间长了会造成泥沙堵塞管道,无法处理。因此,黄河水提出的方案也未被采纳。

后来,县水利局又派了技术员杜石中前来测量。他提出了全程“圳道+隧道”相结合的全新方案,圳道绕山而筑,这个方案最终得到了通过。但这个方案,同样是困难重重,尤其是需要在雷公礤、伯公埼、樟树下、七寨沟等多处悬崖峭壁开凿水渠,还要在山椒窝岩石山上开凿隧道。

坚定信心    劳动大军投入高度热情

开凿水圳的消息不胫而走,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广大群众奔走相告,但也有许许多多的群众对此抱着怀疑的态度,认为这是可笑的臆想,是天方夜谭。当时,朱坑村上村的康叔公说:“如果水圳开得成,我巴掌准镬头,煎蛋给大家吃。”

但是,当时的大队干部们态度却很坚决,不为所动。大队书记李春娘、大队长李木生、大队干部李和暖、吴戍英、李少良等人,他们都是事业心很强的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朴素思想点燃了他们干一番事业的激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队书记李春娘表现出了高度热情和坚定的信心。虽然取了一个女性化名字,却是一个勇武矫健的汉子。他组织能力很强,善于发动群众,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他的决心也感染了其他的干部和群众。

1961年初,朱坑大队迅速成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由李和暖担任工程总指挥。广大群众被迅速发动起来,每个生产队都领到了水圳的开凿任务。生产队又把任务分配到各家各户。生产队长们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这里,请让我们记下这些英雄的名字:上村的李永友,村尾的朱金桓,江路的李明院和廖业生,赤岭的廖业光,中心的李德中,赤沟的廖雨朝,下村的卢方少,还有半坑村上队队长李少甜,下队队长李永球等等。

地势较高的部分生产队,如半坑、竹溜、深坑、箭江塘等,虽然不能直接从该水圳工程中受益,但他们也领到了任务。半坑生产队离工地比较近,他们积极为石工师傅们的住宿提供方便。队长李少甜一个人主动包干了荷树坳圳道上面那座石桥的所有砂石土方。

劳动大军浩浩荡荡开往各自的工地,在几公里长的山地上,气氛顿时沸腾起来,到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人们甚至唱起了嘹亮的山歌。每个家庭都自带粮食、炊具,在现场临时垒石结灶,生火做饭,他们煮饭的柴草也是在现场捡拾的。吃完午饭,稍事休息,又继续苦干。

有些人还利用夜晚时间工作,打个竹子火把,加班加点进行挖掘,谁也不愿意落后。当时,有身怀六甲的妇女也来到工地参战,没有一丝一毫的畏缩。需要说明的是,当时除了开圳,每个人都还要兼顾生产队的农田耕作劳动。

无畏峭壁    筑堤砌石至今仍固若金汤

工程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在伯公埼、七寨沟一带的悬崖峭壁段以及隧道开凿。七寨沟、伯公埼位于半坑村口附近,这里三山耸峙,壁立千仞,没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去开凿,几乎不可想象。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公社书记徐汆同志、公社社长谢瑞湾同志,调动公社一切能调动的资源,从邻近公社请来一批专业石工,组成石工班协助施工。

石工班把绳子系在腰间,挂在半空中进行开凿。他们凭借一锤一锹,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当时,前来支援的石工队人员有十多人,被人记住名字的,有文有土、文公姓、文公望等人。每天早出晚归,打钎凿石。傍晚回来,还要生起炉炭火,锻打钢钎,磨砺工具,一天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可他们却乐此不疲,没有半点的怨言。

有些地段,需要采用炸药来爆石,工作艰辛而危险。在一次爆破石头的时候,文有土不慎摔下悬崖,摔成重伤。但工程队并没有被吓到,而是继续加班加点,全力推进。文有土当时已经50多岁,在他伤势稍微好转之后,又继续重返“战场”,带领石工班攻坚克难。悬崖峭壁上开凿,费时最多,也最为惊险。

工程建设还包括了九处水坝以及排洪工程。筑堤砌石的工作,是由管蓬贵师傅带的班子完成。管蓬贵是小胜公社营上村人,是当地著名石工。他们当年修筑的水坝和排洪设施,5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固若金汤,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好技艺。

石工的工作,也得到了朱坑村许多年轻人配合支持,例如在搅拌水泥砂浆过程中,杜天福、李德图、李永友、廖业光等人,直接用脚去搅拌水泥,配合石工。那时候,杜天福也还是十七八岁的青年,对此,管蓬贵师傅十分感动,他多次在各种场合表扬朱坑村年轻人的协作精神。

奋战两年    “天穿节”凿通120米隧道

水圳建设,还有一个难啃的骨头,就是隧道的开凿。朱坑村与水源地之间,横亘着一座山脉,要将水引到朱坑村各生产队,就必须开凿隧道。经过技术员的勘探,隧道选址在山椒窝和塘窝之间的山脉。这里山体相对比较薄,工程量会小一些,但石头为花岗岩质地,开凿难度也是很大。

山椒窝隧道是由大队干部、水圳工程总指挥李和暖担纲组成的突击队完成的。李和暖是深坑村人,身材魁梧,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队员则是清一色的硬汉,他们由部分生产队长组成,包括李永友、朱金桓、李明院、廖业生、廖业光、李德中、廖雨朝、卢方少等等。当时,洞内还采取炸药爆破,由廖雨朝负责电子雷管的爆破。

为了赶工,隧道开凿工作,除了白天干,晚上还加班加点。为了解决照明问题,他们就采用船灯,甚至用蜡烛照明,在微弱的光线下面,一锤一锹地往前掘进。为了加快进度,在1961年春节前夕,人们一直奋战到年廿九。这一天已是除夕(当年没大年三十),从工地放工后,大家才急急赶回家欢度春节。

春节之后,隧道又继续在艰难中掘进。由于当时测量技术落后,全凭目测,造成隧道不在一条直线上,最后只好拐了弯才对接起来。

1963年2月13日,这条全长120米的隧道,经过两年多的奋战,终于凿通。这天,正值“天穿节”,这个纪念女娲炼石补天的日子,而今,成了朱坑村人凿石引水的日子——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纯属巧合,但朱坑人身上洋溢着的女娲补天的奋斗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敬仰的。

工程竣工    渠水带来一片生机

1963年春夏之交,工程全线完工。朴素务实的朱坑人没有举行大型的庆典活动,大队干部们为了表示对设计师、石工师傅们的感谢,买了几斤猪肉,煲了猪肉咸菜,简单地吃了一顿饱饭,就算竣工庆典了。

英雄渠的竣工,使大片大片的农作物得到滋润,一片生机,也解决了生活用水问题。哗啦啦奔流的溪水,也给宁静的村庄带来无限的灵气。1975年,朱坑人又利用英雄渠水,在村头建设了发电站和碾米厂,告别了祖祖辈辈使用油灯照明的历史。

而今,人们依然为这项传奇般的水利工程惊呼赞叹,为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而自豪和感动!

【后 记】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英雄渠”已经英雄迟暮,凝聚了老一辈朱坑人心血的“英雄渠”被废置了,雷公礤至七寨沟段的水渠,因为修建公路,被破坏殆尽。一旦遇到干旱,众多良田会再次因为缺水而无法复耕。

人们期待,在当前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英雄渠”能够再次焕发英雄豪气,再次圆朱坑人的用水梦想!

编辑:廖智

审稿:曾秋玲

关键词: 悬崖峭壁 县水利局 工程建设

公益资讯

+更多

云阳资讯

+更多
天津有多少长途汽车站?天津汽车站在哪里?
天津有多少长途汽车站?天津汽车站在哪里?
天津汽车站在哪个区天津有多少长途汽车站?天津市共有几个长途汽车站?天津现在我知道有五个长途客运站,包括老天津站后广场的客运站。虽然天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