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8月6日,记者走进大荔县安仁镇新豫村,一座座大棚里,一颗颗果实饱满的冬枣缀满枝头。伴随着阵阵果香,今年53岁的枣农朱宏涛正在大棚里忙着查看冬枣长势。
从1996年到现在,朱宏涛干这一行已经二十六年,一路走来风风雨雨,从起初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承包盐碱地到自信满满经管大棚冬枣,他始终是冬枣种植的“领跑人”。
“我把农业当事业经营,多年来,不断学习技术,虽然走过很多弯路,但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一起带动和帮助周围村民发展冬枣。目前,冬枣的采摘期从5月一直到11月。”朱宏涛说,“大荔冬枣‘出圈’,这个产业让很多群众增收致富,政府也给予我很多荣誉,我要让自己问心无愧于劳模称号,对得起这份与冬枣的缘分。”
大荔县许庄镇户家村村民田师傅经营了十几亩冬枣,他说:“现在过上好日子,朱宏涛对我帮助很大,他毫无保留传授技术。目前,我一亩地产量5000斤,每斤价格从6元到12元,每年收入几十万元。”
“现在有许多热爱农业的年轻人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冬枣这个产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好。”朱宏涛坦言,目前很多群众受惠于冬枣产业,冬枣真正成了大荔人民的致富果,自己还会不断学习和创新,尽其所能把枣种好,把这份情缘延续下去。”(记者 邵林喜 张恒 通讯员 党宇杰)
关键词:
传授技术
尽其所能
二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