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热点资讯 > 正文

【天天新要闻】新生行业有规范,未来才能走得远

来源:荆门日报-荆门新闻网    2022-07-14 18:37:5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最孤独莫过于“一个人去医院”。如果没有家人朋友陪伴,又不想一个人去看病,怎么办?找职业陪诊师。这份陪求医者排队、挂号、取药的新职业,近年来在杭州悄然兴起。

日前,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讲述了一对姐妹陪诊师的故事。妹妹接的第一单陪诊业务,就是在医院陪护陌生男子一天一夜。做完手术,患病男子说,“在陌生城市独自做手术,再坚强的男人也会害怕。”此言道出了一种需求、两处无奈,戳中了城市化和老龄化背景下“孤独求医”的生活痛点。

确实,新的需求催生新的职业。为患者挂号、陪同候诊、付费取药……陪诊师的出现,让儿女在外工作的空巢老人、独自在城市打拼的单身青年,求医时免去了拖着病体,跑上跑下的体力消耗,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两大孤独群体生病后不得不面对的孤独之外的难题。

这个难题在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的身上尤为突出。年纪大了,身体日渐衰弱,常跑医院必不可少。可是腿脚不灵便、不熟悉流程、挂号、付费、取药,一系列智能化操作,对许多老年人来说都是障碍,困难重重。这种时候,陪诊师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可谓孤老看病之幸。

一份全新的职业,解决了部分患者的就医痛点,这是好事,值得鼓励。但如何提供更周到、更专业的陪伴,让人放心购买陪诊服务,仍然是需要考量的问题。从报道看,这份职业需求旺盛,但收入不稳定,存在一定风险。社会上不少人亦对陪诊服务持审慎态度——什么人能成为陪诊师?收费标准怎么制定?谁来监管?这些又都是必须厘清的现实问题。

实际上,由于行业规范的缺失,陪诊服务业呈现出野蛮生长的一面。一方面,收费标准缺乏定价依据,陷入价高而服务不匹配的质疑;另一方面,陪诊师和患者权利义务约定不清晰,在实际的陪诊服务中,双方较容易产生争执。无论是消费方还是服务方,都希望行业能有正规管理机构,有明确的准入制度,形成专业、规范的准则,从而促使陪诊职业行稳致远。

目前来看,陪诊服务虽好,我们还不能一味叫好。但这种不足,是成长中的不足,社会不妨多些鼓励和包容,允许它且行且规范,并不断进化。有朝一日,市场会给出答案,时间会作出选择。(陈江)

关键词: 收费标准 权利义务 需要考量

公益资讯

+更多

云阳资讯

+更多
去北京打工工资高吗?北京的工厂一般工资多少钱?
去北京打工工资高吗?北京的工厂一般工资多少钱?
北京电子厂挺多的当然骗子也很多电子厂的工资一般在3000,,希捷等在新区的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我想问一下厂子在哪工作多少我自己直接去面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