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热点资讯 > 正文

增民生福祉 提生活品质 | 离家不离村,黎川这样解农村养老难题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    2022-11-13 20:24:54

▲视频制作 | 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洪怀峰、实习生刘希诚


(相关资料图)

▲黎川一家“幸福之家”的老人正在下棋。摄影 | 江西日报记者洪怀峰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李颖 洪怀峰)11月3日16时30分许,微风细雨中,空气里略有薄凉,但黎川县潭溪乡新庄村的“幸福之家”里却暖意融融。厨房内灶火正旺,蒸猪脚、肉片炒菜梗等一道道美味正在烹制。“幸福之家”的小院子里,村里的老人们利用候餐时间,聚在一起拉家常。

“我一天三餐都在这里吃,每月公家补贴200元,村里补贴100元,个人只需掏100元。”今年75岁的邓日清告诉记者,自今年2月15日起,“幸福之家”为老人供餐以来,他每天都在此用餐。

邓日清的儿子在广东务工,老伴过世多年,留守农村的他一度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生活,“煮一锅饭吃一天,炒两个菜管三餐”是常态。自从村里有了“幸福之家”,邓日清不再为吃饭犯愁,还能经常与村里的老人们在一起打打牌、聊聊天。每隔两周,还有医生来“幸福之家”为他检查身体。

邓日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黎川县破解农村养老难取得成效的生动体现。近年来,黎川县在人口相对集中或连片村落打造“幸福之家”,为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娱等服务。目前,黎川全县共挂牌“幸福之家”85个,惠及2万余名农村老人。

▲黎川一家“幸福之家”的老人正在用餐。摄影 | 江西日报记者洪怀峰

一道民生考题:

青壮劳力外流,农村养老渐成难题

养儿防老,这是广大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养老模式,但黎川县德胜镇东山村村民周水龙发现,在他身上这一传统养老模式难以维持。

周水龙今年95岁,育有三儿两女。为了生计,周水龙三个儿子与两个女儿,与村里的年轻人一样,纷纷在外打拼。这对老伴过世多年的周水龙而言,不仅洗衣、吃饭等日常生活成了难题,有点头痛脑热,发烧感冒,身边也无人照顾。

黎川县民政局副局长李献东介绍,在黎川县广大农村地区,类似周水龙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黎川县共20.52万人口中,农村60周岁以上老年人有3万余人,占比近15%。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老人、独居老人和高龄老人不断增加,农村养老渐成难题,特别是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难以维持。

李献东在调研中还发现,以前“70后”与“80后”外出务工,还会把孩子还留在农村,让家里的老人照顾,留守老人不至于太孤独。如今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大多会把小孩带在身边。这对老人而言,不仅是生活无人照顾问题,还带来了精神上的孤独。

“如何解决餐饮提供、精神慰藉、日常照顾三方面的养老问题,是很多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困境。”李献东说,“无论从国计还是民生角度,都要答好这道考题。”

▲黎川一家“幸福之家”的老人正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健身锻炼身体。摄影 | 江西日报记者洪怀峰

一个暖心回应:

打造“幸福之家”,三种模式解“急难愁盼”

“开饭了!”11月9日11时30分许,在黎川县西城乡芦坑村的“幸福之家”,厨师何木英热情招呼屋外聊天、打牌的16位老人进屋用餐。

辣椒炒肉、香煎荷包蛋、紫菜汤……吃着这些可口的饭菜,老人们个个喜笑颜开。

像这样其乐融融的景象自2020年8月1日开始,每天都在“幸福之家”上演。这里除了为老人提供中餐与晚餐服务外,还设有乘凉室、休闲娱乐室和农家书屋。

芦坑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吴建红介绍,面对青壮年外流,村里老人养老难题,村里的老人们自发抱团互助养老,在政府补贴部分改造资金的基础上,村“两委”与村民协商,把一栋老旧祠堂改成了“幸福之家”。“幸福之家”是一个政府支持、村级主办、社会参与、村民互助服务性质的养老服务组织,村民自发轮流免费为“幸福之家”提供米菜等生活物资,同时发动爱心企业、乡贤及老人自愿捐献等多方力量参与,共同筹爱心资金、物品等。

黎川县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毛盾介绍,为了破解农村养老难,考虑到很多老人不愿脱离生活了一辈子的“交际圈”“亲友圈”意愿,黎川县近年来探索“离村不离家”养老模式,即充分利用乡镇卫生院、新农村建设活动场所、祠堂老屋等场所,在人口相对集中或连片村落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打造“幸福之家”,此举解决了场地问题。

在运营管理上,积极发挥全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劳模等“五老”作用,以及村委会干部、乡贤、热心村民等参与“幸福之家”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此举解决了服务老人的人手问题。

在经费保障上,对全县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幸福之家每日提供2次以上或1次餐助餐的养老点,财政每年分别按照3万元、1.5万元运营标准进行贴补。“幸福之家”装修和建设时,给予3至5万元不等的补贴。加上村集体筹一点、老人的家庭或者个人掏一点、爱心企业或个人捐助一点,多方力量合力维持其运转。

毛盾告诉记者,目前黎川县已探索出三种模式缓解农村养老难,芦坑村就是其中一种。第二种模式是以潭溪乡新庄村为代表的村集体反哺模式,即该村在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200万元的背景下,每年从中划拨13万元用于“孝老堂”的日常运营,其中4万元对符合“六类人群”对象的老人,按照农村每人每月400元的助餐标准,由政府、村集体、个人按2:1:1分担,惠及全村107位高龄、孤寡、独居、空巢老年人。

“第三种就是以日峰镇篁竹村、十里村等为代表的跑腿帮办服务模式,打通服务老人最后一公里。”毛盾告诉记者,对行动不便、无法走路到“幸福之家”的老人,每天由一名党员或村干部上门提供送餐、跑腿代购等服务,点对点地解决老人的需求。

▲黎川一家“幸福之家”的老人正在接受身体检查。摄影 | 江西日报记者洪怀峰

一张续画蓝图:

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今年75岁的德胜镇东山村老人涂牵㚢,因子女外出务工,一人留守在家,无人照看,家人把她送到了德胜镇老年人养护中心。在这里,每月只要付费1300元,不仅有一日三餐可口的饭菜,有眼疾的她还有医生看护。

涂牵㚢所在的老年人养护中心,是黎川县民政局与卫健委联合打造的该县第一所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开启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新型养老模式,目前有20多位老人在这里养老。

“提供这么多服务,个人每月仅需付费1300元,如果他们自己请人照料,一个月至少要6000元。收费这么低,我们担心这样经营难以维持长久。”德胜镇老年人养护中心聘请来从事护理工作的黄田秀说出了她的担忧。

黄田秀的担忧,也是黎川县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

李献东坦言,农村养老难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今年新建的德胜镇中心卫生院,嵌入了老年人养护中心,就是为了解决农村全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下一步将加大对德胜镇中心卫生院的补贴力度,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

毛盾介绍,解决农村养老难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民生事业,这张美好蓝图需要有人不断续画下去。“为让‘幸福之家’能走远、走稳,我们除了稳定场所,发挥党员、村委干部、热心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外,还要加大真金白银的投入。”

毛盾告诉记者,对目前黎川挂牌的85家“幸福之家”,将根据他们给老人提供的服务状况,每家每年的补贴从现在1万元至3万元不等,明年提高到3万元至5万元不等。另外,对“幸福之家”内设医疗机构或签订医养服务协议的,根据服务量每年按1万元、3万元、5万元标准进行补贴,让“幸福之家”能全面正常、可持续运营。

编辑:孙沐雨

复审:胡麟兰

审签:邱虎

关键词: 幸福之家 服务中心 外出务工

公益资讯

+更多

云阳资讯

+更多
你吃过活珠子吗?你知道活珠子壳不破怎么煮进味道吗?
你吃过活珠子吗?你知道活珠子壳不破怎么煮进味道吗?
活珠子本身就含有特殊的风味,因此在烹饪的时候一般不需另外添加调料让其入味。更好的活珠子是11-12天,为防止鸡蛋破裂流失鲜美的汁,因此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