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热点资讯 > 正文

破题开路谋发展工业经济谱新篇-报资讯

来源:渭南日报    2022-10-18 15:30:05


【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 任晓彤)10月15日,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十年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迅猛、成果丰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进展,工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  到2021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582户,比2012年(347户)增加235户;规上工业总产值2552.08亿元,是2012年(1578.2亿元)的1.6倍。工业效益方面,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由2012年的1485亿元增长到2282.29亿元,增加797.29亿元。这些亮眼的数字,见证了渭南工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具体来说,我市工业呈现出“稳、快、优、强”的特点:  工业经济稳步向上。到2021年底,全市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296户,比2012年增加125户,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43户)增加13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4.13亿元,比2012年增加49.43亿元。韩城市、蒲城县、富平县、渭南高新区年度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30亿元。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  转型步伐显著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市共有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22家。渭南市、韩城市入选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派尔森环保获评全省唯一一家国家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综合利用“白名单”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市在国家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开展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创建中获评三项优秀城市表彰;34户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主导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十年来,我市有色冶金、能源工业占比不断下降,食品、化工、装备制造占比不断提升,动力电池、氢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特别是工业倍增计划实施以来,产业集群化特征更加突出,353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截至2021年底,全市获评国家第一批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2家。拥有省级以上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15家,市域内省级“双创”基地实现全覆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4个,国家级1个、省级13个、市级20个;企业技术中心96家,国家级2个,省级以上32个,位列全省前列。  特别是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市启动实施了工业倍增计划,针对我市工业发展短板,破题开路,举全市之力发展工业、振兴工业,以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为己任,聚力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工业倍增计划实施以来,我市以工业稳增长为重点,强化运行调度,狠抓增量培育,加快项目建设,开展攻坚行动,实现了总量和质量双丰收。主要取得了以下8个方面成效: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工业倍增计划启动以来,先后出台了工业倍增计划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推出资金投入、支持引导、土地保障、人才支撑4大版块“真金白银”的政策。进一步细化配套措施,先后印发《渭南市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渭南市中小企业纾困帮扶若干措施》《渭南市实施链长制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方案》《渭南市推行“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措施意见,构建起“一个实施意见、一个行动方案、多个配套政策”的“1+1+N”政策体系,支持工业企业持续发展。  要素保障支撑有力。设立市县两级工业发展资金和市级工业倍增发展基金,支持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发展。召开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兑现工业倍增计划十条政策。加强园区建设,大荔经开区、富平高新区、澄城经开区、合阳经开区、蒲城高新区入选省级特色专业园区。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累计超过350万平方米。积极推行“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评价,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效益和全要素生产率,渭南市被评为全省“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领跑者。  技术创新成效显著。积极培育创新主体,近年来,我市新认定的省级质量标杆、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个数均位居全省前列。成功举办第六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省、市决赛,推荐的华海新材料纳米铝陶制动器项目荣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今年启动实施面向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上云用数赋智”行动,4个项目已入选省级企业上云用数项目。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去年,全市165个工业倍增计划重点项目全面开工,中国长城(韩城)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60个项目建成投产。今年签订了氢能源和智能制造等34个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达267.19亿元;年度172个市级工业倍增计划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秦禹”专用车成功出口中亚,国家级羊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富平,达钢路机项目主体迁入渭南高新区。越博动力首台套产品下线并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龙钢集团开展清洁运输转型,建设换电站,实现了我省首次新能源汽车换电示范运行。旭强瑞清洁能源高纯氢项目顺利投产。  增量培育有序进行。实施“种子计划”,开展包联帮扶,加大培育力度,支持企业发展壮大。由市级领导包联全市产值前30户骨干工业企业,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市级部门领导包联100户产值较大、发展平稳的工业企业,培育全市工业增长的中坚力量;各县(市、区)领导包联200户增长速度快、市场前景好的工业企业,推动企业入规纳统。  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围绕打造钢铁及金属制品、食品工业、新材料3个千亿级,能源工业、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能源5个500亿级,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3个超百亿级的“353”产业集群目标,实施链长制,按照“一位市级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发展规划、一批重点项目、一个工作方案”“五个一”工作模式,制定产业链发展路线。加快“353”产业链研究及其监测分析系统建设,绘制1张图谱N张清单,打造PC端+智能大屏二合一场景,动态开展运行监测、产业发展分析及产业布局定位等工作。  为企服务精准发力。建立“线上+线下”全方位为企服务体系,线上依托企业全生命周期监测服务平台,为企业梳理推送工具包、政策包。线下开展企业家大讲堂、企业家沙龙、政策解析等系列益企活动。今年以来,贯彻落实中省市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要求,组织华鑫特钢等165户企业加入全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为中联重科等企业的1200余台车辆协调运输难题,保障企业正常生产。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严格落实民爆行业监管、工业领域安全生产指导和工业园区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督导责任,与县(市、区)签订安全生产、消防目标责任书,及时安排部署重要时段的安全工作,组织开展全市工信系统安全应急演练和专题培训。连续4年被省、市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聚力工业化、推进城镇化、迈向现代化,重点从“全力稳增长,夯实工业大底盘”“加快调结构,构建产业新体系”“决战促投资,做强项目主引擎”“提升承载力,构筑园区硬支撑”“当好勤务员,靠前服务优环境”等五个方面,全力推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为我市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作出积极贡献。

关键词: 工业企业 安全生产 产业集群

公益资讯

+更多

云阳资讯

+更多
未名医药人为拉闸北京科兴致损 被判赔1540万元
未名医药人为拉闸北京科兴致损 被判赔1540万元
11月5日,未名医药(002581 SZ)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未名)收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送达的(2021)京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