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热点资讯 > 正文

你好太原丨晋祠-观察

来源:锦绣太原城    2022-10-17 08:39:00

晋祠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还是现存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久远、最具有代表性的祠堂式古园林建筑群实物孤例。晋祠的建筑布局基本采用中轴线对称:中部建筑,结构宏伟,以艺术价值高贵而著称;北部建筑,依山势而建,错综排列,以崇楼高阁而取胜;南部建筑,既有楼塔耸峙,又有泉水环流,以风景诱人而驰名。


【资料图】

这些建筑虽不是同一时期所建,却都服从于精巧的总体设计,布局紧凑,错落有致。从晋祠正门(东大门)进入,沿着东-西中轴线,可将晋祠最重头戏的“三宝”“三绝”“三匾”都走遍。

圣母殿是晋祠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殿内供奉的是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大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重檐歇山顶,殿高19米,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平面布置近似方形,采用宋《营造法式》的“柱升起”“柱侧角”,增强大殿的曲线美和稳固性。殿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廊下高悬的楹联匾额,古香四溢,远看飞阁流丹,气势雄伟。

大殿前檐廊柱上的八根木雕盘龙为国内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它们怒目利爪,一派生机,虽有千年,仍鳞片层层,须发根根,不得不叫人叹服其木质之好,工艺之精。

“鱼沼上架桥,桥形如鸟,展翼若飞,故称‘鱼沼飞梁’”。古往今来,桥梁多为“一字型”或“栱形”,唯有此桥连通沼之四岸,桥面结成“十字形”,所以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评价它“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

桥面东西平坦,长19.6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南北两面下斜如翼,长19.5米,宽3.8米。它前接献殿,后连圣母殿,形成一组不可分割的整体,下折的两翼与圣母殿上翘的殿角遥相呼应,一起一伏,一张一弛,更显示出飞梁的巧妙与大殿的开阔。

献殿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是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整个大殿疏朗利落,它是我国唯一座殿和亭结合的建筑。献殿的梁架设置,既省料,又坚固,只在四椽栿上放一层平梁,上立驼峰、蜀柱。殿的四周除中间前后辟门外,均筑坚厚的槛墙,形如一座凉亭,灵巧而豪放,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瑰宝。

晋祠中花木繁盛,与背倚的悬瓮山呼应苍翠,这盎然绿意中最年长的就是这株2800多年前种下的柏树。周柏据专家考证为西周所植,周柏也称“龙柏”“古柏齐年”。何为齐年?本来在植周柏的同时,左边还植有一株,两树相并,意为比翼齐年,遗憾的是清朝道光年间被人伐掉一株,只剩下右边这株周柏。

相传生长挺立的周柏,失去同伴之后,声泪俱下,身卧而下,以示悼念。哪知正好树身倒卧在撑天柏上,形若卧龙。如今周柏作为晋祠的历史见证,更成为象征祥瑞和长寿的首选留影之地。

圣母殿内的43尊彩塑,完成于元佑二年(1087年)之前。圣母邑姜,头戴凤冠,霞帔珠缨,形象端庄,神情高贵,其余的42尊侍从像对称地分列于神龛两侧,除龛内两尊为明代补塑外,其余皆为北宋原物。

侍从像中有宦官像五尊,着男服的女冠像四尊,侍女像三十三尊,侍从像是根据宋代宫廷“六尚制”塑造的,各像大小与真人略同,造型典雅,体态丰盈俊俏,面貌清秀圆润,顾盼传情,异常生动。

除对人物形象细致刻画外,在衣纹的处理上也体现出民间雕刻家的精湛技艺。圣母身穿的袍服,被塑造得质地柔软,宛如绸缎般随着人体结构而有韵律地下垂。侍从所着服饰的衣纹多做程序化的处理,披巾、绶带以及佩戴的各种玉佩等细节既表现人物不同的身份,也增加造型的变化。

圣母殿南侧,有一座八角攒尖顶的精巧凉亭,就是难老泉亭,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现存难老泉亭为明嘉靖年间重建,斗拱昂嘴为明代人手法,而间架结构依然保留着北齐风格。

难老泉,俗称南海眼,为晋祠风光的精华之所在,是晋水的主要源头,其水冬暖夏凉,终年恒温17摄氏度,泉水清澈见底,生生不息,千百年来灌溉千万顷良田,被誉为“晋阳第一泉”。

难老泉出水口有一小石舫,长方形凉亭,亭旁立有一位汉白玉僧人,手举平钵,呈接石壁龙头水状。

晋祠亭台楼阁之间无数匾额楹联,涵盖各个时期的名家名作,走进晋祠大门,迎面第一座建筑就是水镜台,是古代的戏台,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戏台正中央悬挂“水镜台”匾,是清乾隆年间翰林院编修晋祠人杨二酉所书,被誉为“秀丽之笔”。“水镜”语出《前汉书·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提醒世人忠奸是非终会水落石出。

对越坊建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属功德牌坊,“对越”二字由明代著名书法家高应元所写的行体榜书,整饬遒劲,宛如山岳嵯峨,棱角峭丽,不可揣摩,被誉为“雄奇之笔”。“对越”出自《诗经·周颂·清庙》中:“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对”为报答,“越”为宣扬,意为报答宣扬祖先的高尚功德。

难老泉亭匾“难老”,出自清代著名书法家、思想家傅山先生之手。“难老”二字出自《诗·鲁颂·泮水》:“在泮饮酒,……永锡难老”,此匾为晋祠第一名匾,被誉为三名匾中的“神奇之笔”。

晋祠的参天古柏之中,掩映着一通稀世国宝碑刻。它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碑,俗称唐碑。全碑1200余字行草(清乾隆年间复制的原碑文书法),顶额部“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飞白体隶书则是唐代原作。

唐碑书法是一绝,文辞也极尽经纬纵横之气。李世民人到中年(贞观廿年为公元647年,时李世民49岁)故地重游,以六合为家经天纬地的气魄,赞颂西周唐叔建国的史迹,紧接着宣扬起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以期“万代千龄,芳猷永嗣”的盛世。

《晋祠之铭并序》碑集史学、文学、政治、书法为一体,历经1300多年,目睹人世间的沧桑巨变,在墨香书海的文物宝库中,以其深邃的历史价值和神奇的艺术魅力流传后世。

此外,晋祠内还有钟楼、金人台、会仙桥、朝阳洞、关帝庙、唐叔虞殿等,慢慢细品这些古建筑,沉淀出历史最本真的厚度,透露着岁月的印记。

深沉、壮阔、古典、静穆,各个朝代的无数光影叠加,一座博物馆的厚度,仿佛便是天空的厚度,从西周延伸到今天,大美晋祠,美在无法言说,美在无处不美。

来源:锦绣太原城公众号

关键词: 飞阁流丹 亭台楼阁 一张一弛

公益资讯

+更多

云阳资讯

+更多
未名医药人为拉闸北京科兴致损 被判赔1540万元
未名医药人为拉闸北京科兴致损 被判赔1540万元
11月5日,未名医药(002581 SZ)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未名)收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送达的(2021)京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