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热点资讯 > 正文

强村富民堡垒红 ——辽宁省沈阳市实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纪实-每日消息

来源:农民日报    2022-10-14 09:26:19

蒲河是辽宁省沈阳市重要的水系之一,在蒲河辽中段附近种植着大面积的水稻田。来到蒲河旁的辽中区刘二堡镇蒲河村,只见金黄的稻穗弯下了腰,小扣蟹在稻田里爬行找食,蒲河村的稻田河蟹养殖基地充满勃勃生机。这个基地是蒲河村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项目,由村党组织创办的合作社经营。

2021年,蒲河村与盘锦市河蟹商会合作,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54亩,进行稻田河蟹试验养殖,发现不但水稻不减产,而且扣蟹产量和品质不亚于盘锦地区。年末,村党支部创办了蒲河满乡种养专业合作社,集中土地300余亩,80余户农民入社,建设蟹田稻米及扣蟹养殖基地。

“今年村里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50万元投资入股合作社,村民以土地作价形式入股,按照投入比例予以利益分配,预计集体经济收入在10万元以上。除此之外,集体还有资产发包等收入,一年下来,村集体收入将达20多万元。”蒲河村党支部书记肇建国说。


(资料图)

去年9月,沈阳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将发展目标按年度量化到每个区县(市),并以专题学习、实地观摩、会议调度等多种形式,连续按月督导工作推进,力争到2023年底全市70%的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截至2021年底,沈阳市村级集体经济全年总收入达3.6亿元(村均26.2万元),较上年增长13.8%,实现384个集体经济纯收入(即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经营支出)为零村全部销号,集体经济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达754个,较上年增长60.7%,村级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明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显著增强,使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了有力夯实。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样离不开人,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尤为重要。沈阳市从政治上提高村干部待遇、经济上提供保障、履职上严格监管,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建强干部队伍,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动能

马立朋是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王爷陵村党支部书记,他一有空就钻进温室大棚,天天惦记着村集体大棚里的大樱桃长得怎么样了,几乎“以棚为家”了。

“原来工资低,一年收入还不如出去打工多。从今年开始,工资标准一步到位而且按月发放,我也有工资卡了,还给上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我能踏实为群众服务,安心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了。”马立朋的话反映了沈阳市村干部的心声。

法库县委书记刘阳春告诉记者:“壮大集体经济是农村的一个实际之需,当前农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需求日益提高,这就需要村集体自己想办法壮大集体经济,拥有足够的资金保障,确保基层组织能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而提高村干部待遇,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可以让村干部集中精力来完成工作任务,拿出更多时间投入到村集体建设、村合作社发展与公共服务上,团结、带领和引导群众,共同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新民市张家屯镇后大河泡村党支部书记张洪芳说:“以前村干部报酬低还没有保险,留不住能人。曾经来过一个大学生到村里工作,后来就走了。现在待遇提高了,能把村里骨干力量留下了,今年就有一名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回来工作,真是太好了!”

2021年初,沈阳市高质量完成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注重从种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产业脱贫户等“农村能人”中选拔敢闯敢拼、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干部,一大批“能人”“硬人”“贤人”充实到农村带头人队伍,为进一步带领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1年末,沈阳市委组织部会同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围绕提高村干部待遇、激励干事创业热情,突破性制定一系列保障措施:从2022年起全面提升村干部基本报酬水平,同步实现在职村干部基本报酬全员覆盖,按照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两委”副职、其他村“两委”成员三个档次发放;并为符合条件的在职村干部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显著增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同时,沈阳市坚持厚爱与严管相结合,把村党组织书记作为乡镇(街道)党政副职进行双重管理,并着力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有力监管,指导基层完善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做到“定时、定点、定人、定责”,确保群众的事有人帮、有人管,并通过实行“一诺双述双评”考核制度,对村干部的日常表现进行系统性监管、对村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闭环式考核。

在此基础上,创新开展“县乡搭擂台、比武促振兴”常态化观摩活动,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5个方面、27项重点任务,每半年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开展一次逐村拉练,现场讲做法、比成效、排名次,着力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新民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福伟告诉记者,为充分激发村党组织书记这一“头雁”队伍活力,今年以来,新民市制定了村党组织书记考核工作指导性文件,明确奖惩措施并与村党组织书记报酬挂钩,突出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有效破解村干部“干好干赖一个样”的困局。

沈阳市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确权成果,盘活各类集体资产资源要素,激发集体组织成员活力,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合作、投资入股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产业。鼓励村党组织积极探索“党建+”经营模式,大力推动领办创办合作社建设——

拓宽有效途径,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

地处辽河南岸的沈北新区黄家街道拉塔湖村风景优美,村民依靠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过上了小康生活,而集体机动地的发包收入却一直不高。2020年,沈北新区在全市率先实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突出“土地价值实现最大化”,下决心向土地要效益,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困难薄弱这个难题。拉塔湖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从村民手中收回账外地近900亩,又以每亩380元的价格发包给村民,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就增加收入27万元。

“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各村党支部打响了农用地改革攻坚战。”黄家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剑锋说,针对收回的7800亩账外地确定了两条工作路径:一是紧钱,即通过收取农户耕种的账外地承包费获得收益;二是紧地,即通过串地方式使零散账外地集中连片,开发项目或统一发包获得收益。两年来,街道所辖村紧钱600余万元、紧地354亩,村集体增收660万元,22个自然村(屯)平均增收30万元,一举消除了经济薄弱村。

沈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丽君介绍,沈阳市积极盘活用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鼓励多种形式开发,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引导全市农村全面摸清家底、规范流转交易、激活沉睡土地、盘活闲置资产,通过自主经营、出租、投资入股等形式增加集体收入。

土地还是那块土地,由村集体来集约化经营却能大大提升经济效益。东升乡东升村位于康平县城的西部,长期以来,该村产业一直以玉米种植为主,“分散经营、靠天吃饭”是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

前几年康平县首家由村党组织创办的村集体合作联社——康平县龙旭种植专业合作联社在东升村成立后,通过党员带头、群众自愿入股的方式,将全村绝大多数农户手中的土地流转整合起来,主要种植谷子、花生等附加值高的作物,同时探索扩大增收途径,组织村内的富余劳动力组建了建筑队、养猪场、杂粮加工厂。

在东升村党总支的带领下,经过全村共同努力,2021年东升村集体经济年收益已达到65万元,土地流转模式不仅“流”出了农业活力,“转”出了致富后劲,更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合作社的热情。

康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春辉介绍,康平县积极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试点工作,逐村制定工作计划并稳步推进实施。鼓励村“两委”班子牵头,开发经营种养农业,开展农业全链条服务。各乡镇以东升乡东升村龙旭合作社为模板,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订单生产、农机服务、土地托管等经营方式,拓宽了集体经济转型路子。

为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路径,沈阳市分批组织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赴山东烟台实地考察学习,并集中两年时间打造了一批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试点村。在基层实践的基础上,市委组织部对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做了明确界定,即坚持“党组织主导、农民自愿,依法运行、规范经营,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由村党组织统筹利用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领办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或以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代表村集体注册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截至2021年底,全市试点村中有205个村党组织领办股份合作社、30个村创办专业合作社,村均集体经济收益达16万元,切实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试点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显著的示范带动效应。

“为确保壮大村级集体扶持项目保值增值,市财政对集体经济加强了财政金融支持。”沈阳市财政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高洪光说,全市充分利用各项财政奖补资金,创新金融服务,解决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难题。深化与政策性银行机构合作,鼓励银行机构创新丰富了农村金融产品,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沈阳不断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06亿元,扶持446个行政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针对发展推进较慢、成效不理想的项目,专门开展“书记挂帅、破冰攻坚”行动,组织全市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一对一认领包保,帮助制定规划、指导组建运行,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让群众的生活富起来,还把群众组织起来,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有力推进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发展民生项目,提升村集体服务质量

苏家屯区八一红菱街道来胜堡村是一个以设施农业为主要产业的村子,2016年村集体利用150万元扶贫资金新建了12栋大棚,并优先租给本村村民,一个棚一年租金1.3万元,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带动建不起大棚的农民一起致富,还将村里闲置的劳动力组织起来,成立大棚服务队,多措并举增加村民的收入。

村民陈留建眼看其他村民靠经营大棚收入年年增加,可他却因缺乏建棚资金干着急。村集体大棚建好后,他第一个报名租了两个棚,“棚里种植蔬菜,两个棚一年收入七八万元,我们的利益与村集体捆绑在一起,村集体帮我们致富,这样的村支部令人信服,村里有什么事我都参加。”

来胜堡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目标,建强组织、壮大产业、改善环境,甩掉了集体穷、班子弱、环境差的“问题村”帽子,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如今全村人均收入突破3.1万元,村集体存款超过500万元。

集体经济壮大后,来胜堡村谋划着用集体收入来提高村民福利。全村的路灯、自来水、垃圾清运、绿化美化等费用均由村委会承担,同时,还为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发放奖学金、为70周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敬老金,切实增强了群众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

苏家屯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崔海燕说,在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了快速增长。以此为基础,村党组织通过修缮村路、建设文化墙、承担水电费、发放优抚慰问金等一系列“组合拳”,使党员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形成了党组织引领、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成果反哺村民的良性互动。

铁西区彰驿站街道彰驿站村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修建古门楼、仿古牌楼,打造3000多米的仿古特色景观墙,带动住宿、餐饮、销售等产业发展,解决百余名村民就业问题。

彰驿站村以“党建+文化”,丰富生活,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2021年成功举办彰驿站村首届“两邻节”特色主题活动“庆丰收、迎国庆”文艺晚会,增进了党群之间、邻里之间的浓浓深情,凝聚起了全体村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振兴的内生动力。

浑南区王滨街道渔樵村以前是典型的无资产、无资源、无资金的集体经济“三无”村。渔樵村党支部于2021年申请获得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100万元,此笔资金注入沈阳市福茂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党支部合作经营,主要从事农机租赁、农业生产等工作,截至目前,已收益7万余元。

为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渔樵村从村集体列支3万元,打造了渔樵村关爱老人“福邻餐厅”,餐厅由村集体负责日常开销和管理,旨在为村内高龄老人提供一日三餐,截至目前,已累计为50余名老人提供服务,将村集体收益普惠百姓,走出了农村品质养老第一步。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

关键词: 集体经济 专业合作社 公共服务

公益资讯

+更多

云阳资讯

+更多
未名医药人为拉闸北京科兴致损 被判赔1540万元
未名医药人为拉闸北京科兴致损 被判赔1540万元
11月5日,未名医药(002581 SZ)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未名)收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送达的(2021)京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