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热点资讯 > 正文

天天动态:每周荐片|来《舞台上的中国》,享受一场古老而年轻的艺术盛宴

来源: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    2022-10-02 06:29:11

编者按:器乐、声乐、舞蹈、戏剧,是大多数观众耳熟能详的舞台艺术形式,但对于这些人人熟知的舞台艺术,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它们在当下又经历着怎样的革新?或许鲜有人知。纪录片《舞台上的中国》就把镜头聚焦在这些舞台艺术上,带着观众领略中国舞台艺术的独特魅力,相信看完这部纪录片,大部分观众也会对当今中国的舞台艺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关资料图)

纪录片《舞台上的中国》6月15日起在哔哩哔哩开播。纪录片邀请两位具有丰富表演经验的中英双语国际主持搭档,从都市、古镇到草原、田间,带领观众踏上一趟文化体验之旅。纪录片寻访了20多位国际知名的中国艺术家,从知名艺术家与当代年轻观众的视角出发,探究中国传统舞台艺术如何与当代表演形式有机结合,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展现当代中国舞台艺术的发展、传承与创新。

△纪录片《舞台上的中国》海报

从城市里的排练室,到乡村田间的演出,纪录片的节奏紧紧追随着艺术家们的脚步,台上台下互动、荧幕内外连通,为观众呈现一场中国舞台艺术魅力的沉浸式盛宴。从古乐中阮的袅袅余韵,到虚拟歌手洛天依的独特演出,从芭蕾舞的曼妙优雅,到草原乐队的肆意摇滚……通过纪录片,我们看到,艺术家们正以自己独特的生命感悟,将中国传统舞台艺术与世界新兴艺术结合,为观众带来一台台焕然一新的舞台艺术。本期每周荐片,解读中国工作室制片人丁志鹏专访了纪录片制片人张博,请他谈谈《舞台上的中国》背后的故事。

△张博生活照

问:中国传统舞台艺术丰富多彩,纪录片为什么最终会选择声乐、乐器、舞蹈、戏剧这四种艺术形式作为代表讲述呢?

张博:观察时下活跃在演出市场与各类文化场景的表演艺术形式,不难发现,声乐、乐器、舞蹈、戏剧这四类最具代表性和覆盖面。另一方面,我们考虑到,纪录片也要尽力满足中西方观众的审美,能在这两种审美语境下具有普遍认知、互鉴性强的艺术形式,大概就是这四种。因此,我们最终决定选择以这四种艺术形式作为主要的展现对象。

问:除了传统舞台艺术,纪录片中还呈现了新型艺术表达形式,比如虚拟歌手洛天依,令人耳目一新。您怎么看待这些新型舞台艺术形式?他们的出现对传统舞台艺术会带来哪些改变?

△虚拟歌手洛天依

张博:影响肯定是有的,新技术加持的艺术形式创新,对传统艺术来说其实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也是对传统艺术的补充与辅助。以虚拟歌手为例,当声乐可以由虚拟歌手来演唱,词曲作者就可以不受真人演唱时的音域、换气等生理条件限制,创作出更加自由丰富的音乐。而且虚拟歌手的音源,作为开源创作工具,可以帮助很多不会唱歌、请不起歌手的音乐人,让他们的作品能够成型并被大家听到,这也给了创作者更多机会。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像刘慈欣科幻作品《诗云》中的情节,科技再发达、作品数据库再丰富,人工智能也只能学习历来受欢迎的优秀作品的规律去拼凑再创作,真正有创造力且能验证作品好坏的,还是创作者自身。就像再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被苹果砸到时,也无法触发关于万有引力的灵感。

问:拍摄过程中,肯定接触到丰富多彩的中国舞台艺术,有没有什么令您印象特别深刻的瞬间,可以和我们分享?

张博:拍摄过程中有太多随机发生并且被记录下的瞬间,我个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些表演艺术家与主持人在交流中碰撞迸射出的火花。就像第二集《器乐》,中阮演奏家冯满天在跟来自美国的主持人解释自己的音乐之道时,说了句“音乐说不明白才有音乐”,这是他多年来一直想表达的艺术主张,在这次拍摄中,与主持人的交流里,终于找到了最恰当的措辞。再比如第四集《戏剧》,在海外享有盛誉的作曲家郭文景老师,在谈及为什么没有出国留学,也能创作出蜚声国际的作品,他反而认为:“长期离开母语环境,对创作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听到这些顶尖艺术家的真诚分享,我觉得是难能可贵的。

△纪录片《舞台上的中国》剧照

问:纪录片在创作时,如何将中国的传统艺术以国际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张博:首先,声乐、器乐、舞蹈与戏剧,是当下大家都在努力保护、传承与创新的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我们在选题策划、故事调研过程中,尽量选取了流传至今仍不断焕发出艺术生命力,能够启迪未来、东西互鉴,能够跨越国界、语言与文化的艺术种类。

△节目主持人徐丽东和谢飞(Jeff Crosby)

其次,我们在主持人的选择上,也关照到了国际化的表达。两位主持人都是中英双语,并且有常年在中国和西方生活以及演艺的工作经历,一方面能够站在西方观众的角度去深入浅出地提问并解读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另一方面能站在国内观众与从业者的角度,跟各个领域的艺术家深入对谈,以此来完成与跨文化和社会语境的交流与互动。

问:您认为作为年轻一代,应该如何传承并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张博:通过常年在B站年青用户(15~25 岁)的文化圈层与话语体系中观察与参与,我发现年轻一代其实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很有兴趣与热情。我本身也是B站的老用户,在B站你会发现,不论多冷门的传统文化艺术,几乎都能找到对应的标签以及相应内容的分享与互动讨论。几年前,在B站把《我在故宫修文物》和《寻找手艺》这两部文化遗产题材纪录片推成爆款的,也正是这些充满求知欲与文化自信的年轻人。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海报

所以,我认为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艺术,从来都不缺少关注与热情。我们需要做的其实是给传统文化艺术一种年轻的语态,让他们与年轻一代和当代社会、文化语境去平等开放地进行对话。

本文作者:

解读中国工作室制片人丁志鹏

关键词: 舞台艺术 传统文化 艺术形式

公益资讯

+更多

云阳资讯

+更多
未名医药人为拉闸北京科兴致损 被判赔1540万元
未名医药人为拉闸北京科兴致损 被判赔1540万元
11月5日,未名医药(002581 SZ)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未名)收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送达的(2021)京民 [详细]